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人物

【青春不一young】陳桂均:“85后”新農人 探索互聯網+蜂業新道路

來源:四川新聞網 陳珮云 2022-05-10 10:01

    沿著巴中市巴州區三江鎮民主村村道一直往山下走,一個不起眼的小院子里,整齊地碼著一堆矮墻般的蜂箱,一個男人正掀開蓋子做檢查。

陳桂均

       這是陳桂均的新基地,隨著業務的升級,他想在三江打造一個完整的蜂業產業鏈。“這里以后會是集蜜蜂養殖、蜂蜜生產加工、商品包裝和直播電商于一體的產業園。”看著這個初具規模的基地,陳桂均眼中滿是期待。

  養蜂二十年 自信源于技術

  1987年,陳桂均出生在巴州區鼎山鎮一個農村家庭。家鄉有許多人會在自家屋檐掛兩箱蜂桶,以養蜂作為副業,陳桂均家也不例外。

  家中有一本《養蜂手冊》,是陳桂均的父親在1983年購買的,這本書成為了陳桂均的童年讀物。長期受到家人的熏陶,15歲那年,陳桂均決定留在家鄉跟父親一起養蜂。

陳桂均的《養蜂手冊》

  “那會兒很多人笑話我們,因為當時老家還沒有人專門養蜂。”頂著親戚鄰居的議論,陳桂均父子借了4000塊錢開啟了養蜂事業。

  蜂種在巴中是非常寶貴的,由于本土蜂種數量少,陳桂均花了3000塊引進了云南蜂種,沒想到外來的蜜蜂不僅采不到蜜,還經常飛走。“當時心都涼了半截,我意識到這幾千塊錢基本就打水漂了。”

  基于對養蜂技術的自信,陳桂均父子沒有一蹶不振,很快他們便重振旗鼓,開始研究本土蜜蜂養殖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他們終于迎來了第一次大豐收。“那年采了5000斤蜂蜜,直接把我們前期借的錢全部還上了!”

陳桂均查看蜜蜂

  長期在農村養蜂,陳桂均父子采的數千斤的蜂蜜幾乎都賣給了蜂蜜采購中間商,由中間商轉手出口到國外。但作為一名養蜂人,中間商口中的“不管好壞都是一個價”讓陳桂均深受打擊。

  “我們蜂農一心想采出更好的蜜,但是產量和質量很難兼顧。”既然從收購源頭就不是以優質優價為標準,不如自己來做優質蜂蜜市場。

  從蜂農到一個以成熟原蜜為市場的生意人,在當時是一件很超前的事情,陳桂均從中感受到了莫大的成就感。“我不僅把自己的蜂蜜賣出去了,還把其他人的蜂蜜也賣出去了。”

  產業升級 帶動村民增收

  自產量提升后,陳桂均不斷擴大蜂業養殖規模,并開始探索新的養蜂模式——合作社。在陳桂均的宣傳下,許多村民加入合作社開始養蜂。

  “我們合作社早期有兩種人,一種是蜜蜂養多了賣不出蜂蜜的人,一種是想養蜜蜂但沒有技術的人。”陳桂均在合作社幫村民們銷售蜂蜜,又擔任“野生師傅”給大家傳授養蜂技術。

  據陳桂均計算,一箱中蜂可年產10—20公斤蜂蜜,單價為每公斤200—300元,每箱蜂的產值為2000元以上,蜂農養5箱蜂年增收就能達到1萬元。這讓他開始思考,如果有更多的人養蜂,是否就能讓更多人賺錢。

  隨著蜂業規模的擴大,陳桂均再次轉型,以蜂業公司的名義對接村集體,再由村集體作為中間人對接農戶。“這幾年我們發展了5個村集體產業,每個基地一般是200箱蜂箱,一個基地的蜂蜜年產量能達到5000到8000斤。”

三江養蜂基地

  在陳桂均看來,巴中的山水資源非常適合發展蜂業,但是許多村民沒有本錢也沒有養蜂技術,所以他去做資產和收益保值和效益分紅,既能保證村集體的發展和村民的收入,又能在當地形成一個新的產業。

  因為自己的公司在巴中的農業企業中銷量領先,所以在經營自己蜂業產業的同時,他也開始幫助家鄉其他農產品解決銷路。“去年我們幫南江翡翠米賣了40多噸。”

  互聯網+農業 不只是興趣電商

  2019年,陳桂均入圍“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成為“帶頭人”后,陳桂均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蜂業領域目前還是以中老年人為主,作為青年創業者,我需要承擔更多的行業責任,推動行業發展。”

  2020年6月,陳桂均受聘于中國慈善聯合會、清華大學等機構聯合發起的新農人綜合賦能公益平臺項目——鄉村振興領頭雁計劃,成為該項目的特聘講師。“我一個沒讀過大學的人,居然能拿到清華大學給的聘書,我就在想,憑什么是我?”

  為了上課效果,陳桂均做了精美的PPT。但是紙上談兵終覺淺,一個新的計劃在陳桂均腦海中萌芽。

  “我想起從小看的那本《養蜂手冊》,如果我把這本書的文字都拍成視頻,其他人學習的時候肯定能更容易理解。”于是陳桂均開始招募團隊拍攝視頻課。

  針對短視頻時代的特性,陳桂均注冊了一個抖音賬號,發布一些蜂業知識的同時,出售自己拍攝的技術教學課程。“我想要成為蜂業領域的羅永浩,做蜂業領域的知識服務商。”

  此外,依托互聯網的發展,陳桂均還研發了“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養蜂監測分析管理系統”等一系列物聯網養蜂技術,并申請了22個技術專利。“我們雖然在小城市創業,但是要以全國甚至世界的蜂業發展趨勢看問題,引領產業的發展革新。”

  下一步,陳桂均將籌備建立巴中蜂業協會和養蜂培訓學校,組建土專家和技術帶頭人團隊,為巴中培養更多的蜂業帶頭人。

  記者手記:作為“新農人”,陳桂均“新”在何處

  陳桂均不是第一個將農業與互聯網結合的人,但大多數人是選擇將農產品推入互聯網,利用電商、直播、短視頻等方式售賣農產品實現盈利。而陳桂均不僅推出了他的農產品,還將他腦子里的農業知識技能也推進了互聯網,探索一條新的“農業+互聯網”的道路。

  陳桂均選擇的道路其實并不算特殊,甚至許多人可以借鑒他的發展方向。但他的成功其實不只是因為一路上的選擇,而是由他專業的蜂業知識技術、不斷學習拓展的眼界、遇到失利不放棄的堅持共同造就的。

  此外,陳桂均的選擇也面臨著一些困境,比如缺乏專業的年輕人才。當然,這也是整個巴中互聯網面臨的困境,巴中各界都應該思考,這座城市該如何留住年輕人才,為行業拓寬發展道路,點亮發展前景。

国产第三页_亚洲国产三级_国产又黄又猛_av免费网址_成人网站在线观看_97人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