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新聞網消息 1993年,張彥杰進入大涼山昭覺縣支教,開啟了助學之路,27來年,拖著兩次患癌的身體,一次扶貧助學途中遭嚴重車禍后未能為父送終的徹骨之痛仍毫不動搖的堅守在無償的愛心助學路上。
2009年汶川地震后建立巴中兔兔青少年愛心家園,27年在全國各地奔走呼吁,張彥杰用真情和無悔照亮無數貧困學生的希望之路,她的事跡被央視及全國各大媒體相繼報道。2016年她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第一屆文明家庭,2021年她獲評第七屆四川省道德模范。
張彥杰
不忘初心 用行動回饋社會
自幼家境貧寒的張彥杰,只能依靠政府減免學費、老師、親鄰的接濟完成學業,特殊的成長經歷,讓張彥杰從小就懂得了感恩的含義,完成學業就迫不及待進入彝區支教。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災區失親兒童的境況讓她萬分揪心,決心要為孩子們盡一點綿薄之力。于是,在網上加入了一個叫“5·12愛心助養群”的QQ群,在重災區漢旺鎮幫扶了7名與親人失聯的受災兒童。
從汶川回來后,張彥杰立即創辦了巴中兔兔青少年愛心家園,順應孩子們的喜好,她給自己取了一個乖巧的網名—兔兔,再次開啟了新的助學征程。不同的是,這次有丈夫的全力支持,張彥杰干脆辭去工作,做了全職義務助學工作當做事業干,這一做又是13年。
“我的生命都是親友和愛心人士給的,我無以為報,只有將這份愛心傳遞,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張彥杰說。失去了收入的張彥杰,全家靠丈夫每月不足3000元的工資生活,還要為助學奔走自掏腰包。經過一年多的磨礪,愛心助學事業有了起色,助學團隊成員發展到近百人,命運卻給了她當頭一棒。2010年7月,被確診乳腺癌晚期,面對手術和放化療需要高額的費用,張彥杰在絕望中放棄治療,不料受到親友和愛心人士的熱情幫助,才最終控制住了病情。
張彥杰獲評第七屆四川省道德模范
擔負使命 實現孩子讀書夢
2011年5月,張彥杰第五個化療出院,在丈夫的攙扶下,迫不及待踏上走訪貧困學生山路?;氐郊矣謴姄尾◇w,立即整理建檔貧困孩子的詳細資料,然后向各個慈善機構發出求助,經過5個月的奔走呼吁,在歷經無數碰壁與打擊之后,終于為30名貧困學生找到了長期性的對口資助。
為了讓助學機構管理更加規范化,張彥杰白天奔走于山澗,夜深人靜坐在電腦邊做群策群力等文案工作。組織還開展了一對一品質助學·十年千人計劃、新家庭建設、留守兒童心靈驛站、守護鄉村留守女童等教育扶貧項目36個。目前,機構成員已達1800多人,實現了對1568名貧困生的長期資助,有826人陸續進入北大、復旦、國防科技大學、外交學院、空軍軍醫大學等高校,其中有437人完成學業參工。
同時,受助學生利用節假日參加母隊的扶貧助學活動,進入大學后就地參加志愿服務,實現了她要讓志愿服務遍地開花,回饋社會的愿望。
張彥杰捐贈物資
脫貧攻堅 抗擊疫情上一線
2016年,作為黨支部書記的張彥杰率先結對掛包恩陽區柳林鎮鐘家壩村4戶貧困戶,發動黨支部結對掛聯鐘家村。張彥杰為所掛包的李學富等貧困戶送去雞鴨苗,小豬仔,果樹栽培技術指導書籍,先后養殖雞鴨出欄200多只,生豬8頭,種植柑橘并掛果260株,為李學富之女成功指導考上公費師范,并親自教授其實習,為另外三戶銜接異地扶貧搬遷,喜遷新居,2019年鐘家壩村全部脫貧。
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抗擊疫情,張彥杰永遠走在一線。2020新年,武漢爆發新冠病毒,波及全國。張彥杰率先向恩陽區抗新冠病毒應急指揮部個人捐款2000元,向火神山醫院捐2600元。1月27日發動巴中兔兔青少年愛心家園黨支部全體黨員、志愿者骨干成立了阻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組,下設防控物資籌集發隊、線上線下宣傳隊、助復工復產服務農民工小分隊扎根鄉村。
“懷感恩之心,念相助之人,唯有將愛傳遞,方能活出生命厚度。”張彥杰不忘初心,將只有夫妻二人的愛心助學機構發展到擁有志愿者500多名,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建立了資助人團隊,集全國各地長期穩定性資助人1386名。2009年張彥杰發起的“一對一品質助學·十年千人計劃”項目榮獲“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12年成功為納入長期資助的1568名貧困學生圓大學夢,所帶領團隊以各種方式幫助留守兒童20000多名。(圖源:文明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