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新聞網消息 創建文明家庭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是營造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支撐。文明家庭為億萬家庭樹立起學習標桿和價值導向,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里生根,真正做到日常經常平常,做到落細落小落實;有利于傳承弘揚中華家庭美德,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有利于引導人們樹立家國情懷,把家庭幸福的夢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
2016年,巴中市南江縣關路鎮云頂村有這樣一個重新組建的家庭,夫妻兩人共同照顧著妻子岳文華“帶來”的“公公”、幼小的女兒和丈夫李奎聾啞的母親。經過他們不懈努力,2018年還清了為岳文華前夫父母治病借下的近30萬元債務。2018年岳文華被評為“四川好人”,2020年岳文華家庭被評為第二屆四川文明家庭。
家遇不幸 “接過”家庭重擔
岳文華出生在紅巖鄉紅寨村一戶農民家里,父親在家務農,家中有3姐妹,讀完高中的她,便開始在外務工。2009年23歲的岳文華與關田鄉云頂村青年陳高結婚。嫁入陳家后,岳文華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丈夫陳高在外地包工,岳文華在家中務農,盡管家境貧寒,但兩人夫妻和睦、孝敬公婆、勤勤懇懇,將這個家管理的井井有條。2011年女兒降生,這個家庭更是充滿幸福的喜悅。在岳文華看來,眼前的一切如此美好:有疼愛自己的公婆,照顧自己的丈夫,呱呱墜地的女兒,這就是自己希望的最圓滿的家庭。
兩年不到,丈夫陳高在寶雞市出車禍死亡,還留下為了蓋新房還在信用社借了十萬元的貸款。岳文華每天起早貪黑操持好家務,用自己堅強的行動來安慰兩位老人。2012年公公患上了心肌梗死,公公的病情剛剛穩定,婆婆又被確診為淋巴癌,于2016年不幸逝世。失去至親打擊和病魔侵襲并沒有壓垮岳文華,她每天起早貪黑操持家務,悉心照顧老人,為給兩位老人治病,岳文華舉債近30萬元,但是她沒有一點怨言,始終不離不棄地堅持著,盡量把公公照顧好,不再讓公公遭罪受打擊。
重組家庭 夫妻相濡以沫
岳文華家庭的不幸和自己的堅強時刻感動身邊的人,親戚朋友、村里鄰居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借錢還賬、幫著帶小孩,農忙時候幫忙干農活,大家齊心協力希望這個家庭能夠好起來。在給與力所能及的幫助的同時,大家開始勸她另覓一個好的歸宿,但是岳文華表示,再嫁可以,但是要帶上公公和女兒一起嫁過去,公公和女兒就是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無論走到哪里,作為家庭的一份子,一個也不能少。
最終,在媒人的撮合下,一個淳樸善良的男人走進了岳文華的生活,他就是岳文華的現任丈夫李奎。李奎同樣是云頂村人,對于這個能干又有孝心的女人,他充滿了敬佩,他愿意上門和岳文華一同照顧她的公公。2016年,岳文華和李奎組成新的家庭,加上李奎聾啞的母親,兩人共同照顧兩位老人和一個女兒,一如既往的堅持著,努力為未來的生活為奮斗。
勤勞孝順 耕耘幸福人生
為了還清岳文華為前夫母親治療癌癥欠下的近30萬元的債務,結婚不久的李奎便踏上外出務工之路,不善言語的他在臨走時沒有對岳云華多說什么,但岳文華每月會準時收到李奎打工掙來的錢,并囑咐讓她趕緊把欠下的錢還了。岳云華在家也不敢閑著,一年里她憑著一雙手收獲了1000余斤蘿卜、2000余斤玉米、3000余斤紅薯,豬圈里還喂著5頭三百斤的肥豬。她要照顧“帶來”的“公公”,現在又多了聾啞的婆婆,要帶女兒,還要操持家務。即便這樣,家里的農活她也一樣沒落下。
夫妻二人常說“人是有感情的,孝敬老人,是我們做晚輩義不容辭的責任,做人要講良心,不能因為家庭的變故,生活的磨難,而放棄這份孝心、這份責任……我們只想這個家更加圓滿,不能缺少一個人”,也正是他們的努力和堅持,才把這個家經營的越來越好,2018年就還清了近30萬元債務。如今,夫妻二人在村里建起了兩層樓房,配齊了冰箱、洗衣機等家電,2021年還購入了1輛小汽車。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岳文華夫妻二人在這里遭遇生活不幸和考驗,也在這里踐行了孝老愛親、重情重義的高尚品德。他們始終相敬相愛、相互理解,在長時間的互相照顧、同甘共苦中,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共同經營打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和睦美滿的家庭。